首先是怎么看的问题。陈晓华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国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合格率已经达到97.4%,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等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万个。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隐患仍然存在,比如种植业农药残留物超标问题,养殖业药剂非法添加问题,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虽然仅仅局部发生,处在总体可控的状态,但是对一个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很小的比例就是很大的数字,这些问题如果搞不好,就可能造成区域性和系统性问题,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世界上没有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大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很多人拿国外的情况来套中国的情况是不现实的,必须摸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道路。尽管在国际上中国人均GDP排到中下位,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我们排的是中上位,我们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复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待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优质、健康,所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老百姓还不完全满意。怎样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信心,确实是民生领域要解决好的一大重要、紧迫和现实的问题。
△陈晓华副部长在会场外参观
第二个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办。陈晓华讲到,“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证民众吃好、吃饱、吃得安全放心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要想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抓。
首先,要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源头上保障“产出来”的安全。核心问题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实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休耕试点,推进产地分级管理,使受污染耕地得到净化修复,使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第二,要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除了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生产方式落后影响外,也和一些地方监管责任难落实、监管执法不到位有关系。只有从“管出来”发力,落实好“四个最严”要求,才能防范和减少问题发生。
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共治。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协作配合。要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宣传培训,采取法律宣讲、以案说法等形式,让普法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建立诚信档案,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举报投诉奖励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督抽查等信息,实现监管工作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