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者KellyWeaver在公众号“全民较真”中的科普文章中透露,含乳饮料经常有意无意在宣传上让人误以为酸奶。
牛奶、酸奶作为日常营养的重要来源,一直备受消费者欢迎,此外,市面上的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等同样消费量惊人,不少消费者将这些产品作为补充营养来源。很多市面上常见的商品,也在极力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比如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标着“健康营养一线牵”字样,钙多多、锌多多产品标为“营养酸奶饮料”。事实上,这些产品都是“含乳饮料”,类别也已经体现在包装之上,像娃哈哈的AD钙奶,完整名称是“AD钙奶饮料”,营养快线则是“水果牛奶饮品”。按照国家标准,含乳饮料是饮料,而不是奶。此外,含乳饮料一般都有白砂糖等,属于含糖饮料,且部分产品含糖量较高。
为孩子购买奶饮料补充营养很常见
在商场、超市里,牛奶和奶制品所在的区域经常是人流密集,不少家长或老人带着小朋友一起选购,选购范围既有牛奶、酸奶,也有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等。在电商平台,稍一搜索,各种带着“奶”字的产品映入眼帘,其中,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销量巨大,像娃哈哈旗下的AD钙奶在京东的评论数超过36万,娃哈哈营养快线的评论数超过4.6万。
消费者选购牛奶,大多是为了给家人亲友更好地补充营养。但带着这种目的选购奶饮料的,同样不在少数,“买给宝宝喝的,宝宝喜欢喝”,“买了好多次了,孩子很喜欢喝”,“女儿最喜欢喝,有营养口感也好”,“给朋友孩子买的”,“老婆怀孕了,买给老婆喝的”,“给老人买的”……类似的说法,在消费者中间十分常见。从中不难发现,儿童是这些产品消费的主力,其中更有甚者,用奶饮料来替代正餐。
“含乳饮料”是“饮料”不是奶
然而,一些消费者可能并不清楚,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等都属于“含乳饮料”,并不是奶。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家云无心曾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含乳饮料’本质是饮料。牛奶只是配料之一,不可将含乳饮料与牛奶相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等含乳饮料执行的是与牛奶、酸奶等不同的国家标准GB/T 21732-2008《含乳饮料》。如果消费者注意看相关产品的包装,都可以发现“产品标准号:GB/T 21732-2008”或类似文字。只要是这个产品标准号,无论包装上怎么写,它们都属于饮料而不是奶。
国标《含乳饮料》中规定:“含乳饮料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及适量辅料经配制或发酵而成的饮料制品。含乳饮料还可称为乳(奶)饮料、乳(奶)饮品。”含乳饮料包括三种: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还可称为酸乳(奶)饮料、酸乳(奶)饮品。可见,大家常喝的那些产品都被包括在内。
“含乳饮料”容易误导消费者
实际上,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是看到广告宣传这些含乳饮料有营养,才给家人购买。而一些含乳饮料的包装,也的确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奶或是富有营养。
例如,娃哈哈旗下的钙多多、锌多多、爽歪歪等,包装上都标着“营养酸奶饮品”;娃哈哈天猫旗舰店中,钙多多、锌多多、大红枣枸杞酸奶饮品的产品名称标着“酸奶”字样;娃哈哈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中,其乳酸菌饮品的介绍中出现了“儿童奶”字样;娃哈哈官网上,大红枣枸杞酸奶饮品、芒果酸奶饮品的宣传语写着“你的元气早餐”字样;营养快线的包装上写着“健康营养一线牵”字样,宣传语中甚至宣称“比果汁更好喝,比牛奶更营养”。
另外,尽管含乳饮料包装上标着“饮品”“饮料”字样,但有些产品包装上这些字样设计得比较小,例如娃哈哈的AD钙奶饮料,“AD钙”的字号远远超过了“AD钙奶饮料”,而营养快线包装上的“牛奶饮品”字样也不够醒目。
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者KellyWeaver在公众号“全民较真”中的科普文章中透露,含乳饮料经常有意无意在宣传上让人误以为酸奶。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含乳饮料”营养价值大不如牛奶
那么,含乳饮料的营养价值如何?儿童、老人、孕妇饮用含乳饮料,能不能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
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者KellyWeaver在前述文章中透露,含乳饮料的奶含量相比酸奶大打折扣,营养成分也大幅缩水。“含乳饮料的钙含量通常只有真正酸奶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都不到;蛋白质含量也很低,哪怕有额外添加的大量乳酸菌提供蛋白质,通常也只能达到真正的酸奶的三分之一。”
云无心曾在科普文章《含乳饮料有没有营养?》中谈到,“含乳饮料含有一部分牛奶和果汁。以‘营养快线’为例,30%的牛奶和10%的果汁,此外有一些糖,以及营养价值可以忽略的食品添加剂与水。也就是说,100毫升这样的含乳饮料,就相当于30毫升牛奶加10毫升果汁,以及60毫升5%的糖水。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它显然比100毫升白水,或者100毫升其他碳酸饮料要‘有营养’得多。”云无心认为,“拿它与500毫升牛奶或者500毫升果汁相比,自然就大有不如。厂家把它‘营销’成‘可以代替早饭’,可以算是忽悠了。”
部分含乳饮料含糖量较高
含乳饮料的配料表中,白砂糖通常位于第二位,含量仅次于水,因此多数也属于含糖饮料范畴。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在科普文章《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中介绍,一般碳酸饮料、果味饮料、茶饮料等的含糖量基本超过5%,像可乐、汽水等的普通碳酸饮料含糖量约为10%,茶饮料约为5%-10%,凉茶饮料约为9%。
由于我国尚未强制规定企业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糖含量,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鉴定饮料中含糖量的一个简易办法就是,参考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越低,含糖量越少。像娃哈哈AD钙奶每100克含有4.5克碳水化合物,营养快线每100克含有碳水化合物6克,钙多多每100克含有碳水化合物6.5克,而娃哈哈乳酸菌饮料每100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了10克。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者KellyWeaver在前述文章中建议,对于乳酸菌饮料,可以将每100毫升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去1-2克,来粗略推断真正添加的糖含量。
减少含糖饮料更能促进儿童健康
如今,减糖成为全球营养共识,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提出,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成年人和儿童应将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会有更多健康益处。“游离糖”主要指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含糖饮料中添加的糖也属于游离糖。
近年来,我国开始积极推进减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便首次加入糖摄入量限制: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并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对少年儿童的零食核心推荐均包含“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而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中提到,近年来,我国儿童的含糖饮料饮用量在显著增加。报告建议加快营养立法,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包括限制含糖饮料广告、促销;在含糖饮料上添加警示标识;对含糖饮料征税,降低儿童对含糖饮料的消费;开展我国儿童含糖饮料及添加糖消费状况的专项调查等,以遏制我国儿童含糖饮料摄入量的上升趋势,减少含糖饮料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2023-10-08 11:52
2023-04-28 17:27
2022-08-02 18:11
2021-06-07 11:38
2024-06-03 18:11
2024-04-15 23:04
2024-04-02 22:06
2024-03-19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