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注册   登录
产经

农业部专家:加快关键农机装备有效供给 接长农业现代化短板

字号+ 作者:沈美 来源:新华网 -- 食品频道 2016-10-11 09:41 我要评论( )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但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作业质量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丁翔文表示,“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于2015年末达到63.8%。但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作业质量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丁翔文在此间举办的“2016首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上建议,应增加关键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加快集成配套技术的有效供给。
 
丁翔文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3.8%,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此外,农机社会化服务纵深发展,目前我国农机合作社超5万个,2015年农机工业实现年总产值4523多亿元,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国。
 
丁翔文指出,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仅衡量小麦、水稻、玉米等8个主要田间作物的机械化耕种水平,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机耕水平普遍较高,机种、机收水平较低,如油菜机种、机收水平刚过20%。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现在虽然已建立18.3万个农机组织,但服务面积只有农机作业的10.5%左右。三是作业质量、效率不高,仅解决了简单的机械耕、种、收,作业精准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多功能复式作业刚刚起步。
 
对此,丁翔文建议,通过增加关键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加强高性能、低能耗、低故障率的农机品种研发,摆脱精准作业高端农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此外,加快集成配套技术的有效供给,打造工业、农业、包括环境等方面的相互配套的农业机械化系统工程,使农业机械化与土地、环境、育种栽培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相适应,通过整治农田使其符合农机化作业标准。(记者罗江 邓华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中食展banner
相关文章
五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