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注册   登录
聚焦

昔日放羊山被啃秃 今朝“摇蜜”甜从中来

字号+ 作者:刘婧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07-03 10:19 我要评论( )

我国北方第一个中华蜜蜂保护区森水村,2006年其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而森水村目前是华北地区中华蜜蜂养殖量最大的地区。


蜂农穆希华把蜂脾从蜂箱中拿出准备摇蜜


  房山蒲洼乡,是京西南最远的乡,我国北方第一个中华蜜蜂保护区——森水村就坐落在这里。

  早晨8点从房山区政府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盘旋,大约过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这个叫森水村的地方,还未进村,一阵芬芳就迎面扑来,路边,竞相绽放的百合花长势喜人,将乡村田园装扮得如诗如画。

  百合花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素有“云裳仙子”之称。据当地村民介绍,森水村的这种百合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食用,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而且还对因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蜜蜂,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这种蜜蜂的名字叫中华蜜蜂,体小灵活,飞翔迅速,抗病性强,具有其他蜜蜂蜂种所没有的独特的健康基因。由于能在低温下采花授粉,中华蜜蜂产出的蜂蜜质量好,营养价值更高,但是因为其个头儿较小,常常被体型大的蜂种抢占蜜粉资源,现在已经成为濒危物种。2006年其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而森水村目前是华北地区中华蜜蜂养殖量最大的地区。

  为更好地保护中华蜂,森水村结合环境整治,组织百姓种植了食用玫瑰、食用百合、芍药、月季等景观植物48亩,其中食用玫瑰35亩、食用百合5亩、芍药5亩、月季3亩,这些植物为中华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不仅美化了村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村民增收。

  说起增收,家住村西头的村民穆希华可是有一肚子话要说。

  为了增收,1997年,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穆希华开始像其他村民一样尝试养殖山羊,出售羊绒和羊肉。“养羊可以增收,但付出也不小。”穆希华给北京青年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山上放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不说,每天来回都得跟着、盯着,一只小羊长大需要用4年时间,每只羊的市场价七八百块钱,这样合一只羊一年只能挣200块钱。

  在蒲洼乡里,和穆希华有相同经历的村民还有很多,这片山里,最多时曾经放养着两三万只山羊,原生态的山坡植被被啃得坑坑洼洼如同秃了头。

  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2017年7月,作为市级自然保护区,蒲洼乡开始清退以羊为主的畜禽,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全部清退了1.7万只,成为房山山区中第一个全面完成清退的乡镇。

  穆希华还记得,那一年,村干部挨家入户开始动员大家清退养殖业。穆希华说:“我养了20年羊了,一下子不让养了,这心里还真不好受。”但是转念又一想,羊把山都吃光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下雨,村里水沟里流的都是山上冲下来的洪水。把这层道理想透了,穆希华成了全村第一个自觉清退山羊养殖的人。

  如今,再提起当初的决定,穆希华觉得非常“明智”。在穆希华门前的小山坡上摆放着一个个写着编号的木箱子,不时地有几只蜜蜂从箱子里飞入飞出。原来,这些木箱子就是穆希华为中华蜜蜂做的“蜂箱”,和放羊相比,他现在不用每天拖着蜂箱到处跑,只需要把蜂箱摆在自家门口,等着收蜜就行。为了让记者清晰地了解收蜜的过程,穆希华现场演示了一把“摇蜜”:只见他先把蜂脾从蜂箱中拿出来,抖了几下爬在上边的蜜蜂,又用刀子割去蜂脾上的蜡盖,然后把蜂脾放进了摇蜜机里,快速地摇动上边的摇把,利用离心力把蜂蜜从蜂脾中“甩”出来,不一会儿,就可以看见蜂蜜慢慢流向摇蜜机的桶中,那股蜜之香甜沁人心脾。

  “以前养羊,每年能收入五六万元,现在养蜂,一个蜂箱,5天摇一次蜜,每次都能摇出十多斤。靠养蜂也能收入五六万元。”穆希华说,最关键的是,养蜂不用像养羊一样每天“盯”着,每年大概从清明节到立秋前后这段时间忙活点,过了这段时间,他就可以出去开开车,找点活干。

  如今的穆希华已经成了全村最大的养蜂户,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能养80多箱蜜蜂。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不仅帮着蜂农们开拓市场,解决蜂蜜的销路问题,还专门请来了中国农科院的养蜂专家,手把手教蜂农们如何养殖蜜蜂。穆希华现在也可以称得上是养蜂行家,春天蜜蜂如何繁殖更快一些、如何防治蜜蜂常见的疾病,他都门儿清。

  延伸


  小山村计划“直播带蜜”闯市场

  自2008年煤矿关停后,房山蒲洼乡百姓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了外出打工,就是靠养羊等低端养殖业,以羊为主的畜禽破坏了山林植被,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作为市级自然保护区,蒲洼乡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要先带头清理,然后再带动身边的群众。同时,乡里还组织党员干部到河北、内蒙古等地联系,请人来蒲洼帮忙收羊。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8个行政村85户养殖户共清退以羊为主的畜禽1.7万只,森水村就是其中一个。

  既然不让养羊了,就得给老百姓另谋出路。村里要施工,昔日的“羊倌”们马上上岗,参与施工工作;还有的“羊倌”变成了生态林护林员、保洁员;更有一些“羊倌”摇身一变,成为了村中的养蜂大户。

  “我们的蜂子采集的是山里百花的粉,酿出的蜜都是波美度(蜂蜜浓度)40度以上的成熟蜜。”谈起中华蜜蜂和蜂产品,森水村书记郑明满一脸骄傲。为了让村民的蜂蜜有销路,村里专门成立了合作社,经过合作社把关,森水村的中华蜂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去年4月,来自房山区供销合作总社的马永臻到森水村当了第一书记后,开始探索蜂蜜的市场化营销模式,他和村书记郑明满一起为蜂蜜设计了礼盒装,让蜂蜜看起来更上档次,今年5月份在网上出售,一周内就售出100多斤。下一步,马永臻还将尝试“直播带货”的模式,让森水村的蜂蜜成为“网红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中食展banner
相关文章
五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