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精彩的2016已成为过往。在新的一年里,食品行业会有哪些关键词,我们一起预见:
中国食品产业历经30年的辉煌发展,改革开放崛起的第一批食业人平均年龄为55至77岁。随着企业的成长、股权逐渐分散、外部经理人开始介入,委托代理问题逐步涌现,这些第一代企业家们不得不考虑企业的传承问题。
时光流转,如今的青年已经不可能再回到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时代。很多时候,父辈口中的“我们那个时候……”对于二代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往。相比父辈,二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正经历着一个艰巨而充满希望的寻路过程。
多数家族企业创始人在接班方面都筹谋多年。但是,到底在怎样的时间节点把指挥棒交给年轻人,在2017年仍然是一个十分需要斟酌的问题。
未来,企业会“溶解”在社会当中;而消费者会“溶解”在企业当中。传统的企业和社会、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系,在互联网社会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也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进行无边界化的发展。
企业无边界化发展包括:企业资源的无边界、企业管理的无边界、企业发展的无边界。目前,食品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整合取得更多的包括商品资源在内的更多经营资源,可以获取更多的企业管理资源,来实现更大的无边界发展。
海尔有一句话“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走向无边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但现实中,食品企业与互联网的无边界思维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在资源整合与获取方面,特别是商品资源还局限在传统领域、区域市场、传统经销商,还陷于传统的思维。
互联网已经存在了巨大的资源,包括商品资源、服务资源等。互联网时代,单打独斗的企业难以发展,企业必须善于更大的联合、更多的资源整合。要破除传统发展整合观念,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彻底的资源的整合。
基于产业周期、经济下行、消费换代以及渠道和传播的变化,《糖烟酒周刊》认为2016~2020年,中国食品产业将进入重构期。中国食品产业已经保持了二三十年、粗放的高增长速度,未来将进入结构化的增长阶段。食品行业的重构主要表现在:品牌重构、渠道重构、传播和推广重构、价格重构四方面。
2016~2020年,是中国食品产业从老主流向新主流过渡的时期。2017年,老牌龙头企业推出更加年轻态细分的产品品牌,新崛起的专家型、时尚感领导品牌,以及细分社群的小众品牌,将共同构成中国食品行业的主流品牌格局。
2017年之前,成就了一些独角兽型的食品企业,他们把某一个品类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细分品类的冠军品牌。我们称他们是品类冠军,品类冠军指能够代表中国食品产业细分品类最有高度、最具营销力的品牌,“品类冠军”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比如 “溜溜梅” 所在的蜜饯行业,“甘源” 所在的休闲豆制品行业,“卫龙” 所在的休闲面制品行业,“无穷” 所在的盐焗鸡肉制品行业。这些品类历史悠久,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产品形态初级,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 缺少消费者深度记忆的品牌。通过做大规模、升级产品、建设品牌,独角兽们迅速 “霸占” 了这些品类,成为该品类的冠军。2017年,中国食品企业将继续掘金 “有品类、 无品牌” 富矿。
2016年,中产消费元年到来,2017年它会由元年的萌芽状态渐渐成为主流,这个主流不仅仅是消费、产品方面的变化,它有可能是橄榄形中间的数以亿级的中产阶级的扩大。
当这些人不断增加时,这个社会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观,更会改变审美,会改变价值观,会改变这个国家很多的公共问题。当新锐中产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时,中国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今天,在主流社会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龄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理解2017年的中国,就要来了解统治中国社会的这四类人。
60后已经从中国产业经济的创业一线大规模退出,在互联网行业、信息行业中,他们是最焦虑的群体。2017年他们会退出一线舞台,交给80、90后,成为80、90后的投资者。
他们是未来投资的主力人群,因此60后的投资观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事情。
对于70后,我们要关注的是消费观。今天中国的汽车、服装、娱乐、电影,很多观念是由70后主导的。
而对于80后呢,要关注的是80后的审美观。80后正慢慢走到舞台的中央,他们现在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中层干部主力人群,所以他们的审美观在定义中国的文化是什么,中国的消费是什么。
再来就是90后,90后是中国过去100年以来第一批在和平时代和物质丰裕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成长在一个互联网化时代。他们成为未来中国消费的反叛力量。
这些人,他们的家庭构成了今天中国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投资观、消费观、审美观和叛逆观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2016年中国休闲食品产值为10926亿元,2020年预计突破16000亿元。正如上文所说,90后将成为消费的反叛力量,90后人口为1.74亿,00后为1.46亿,3亿多人正成为如今休闲食品的生力军。
小鲜肉这个词随着娱乐化营销,正逐步渗透到休闲食品行业的各个方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颜值时代,颜值已经成为我们口头禅。颜值,不仅是包装靓丽与否,更是其产品定位、口感是否与当下消费趋势相符。
2017年,将是颜值当道的一年。我们把小鲜肉理解为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当消费者满足温饱之后,必定走向审美和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审美是我们生活标准的一种象征,审美的水平高与低,是我们生活水平高与低的象征。
在资本市场,2017年会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年份。
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暴涨给了中央政府极大的警惕,2017年年底会召开十九大,所以整个2017年中国的政治、经济、舆论都将以稳定为第一前提。
对于机构资金来讲,无论私募基金还是社保基金都很充裕。但在资本市场以外,无论实体经济还是服务行业仍然处在水深火热的转型当中,所以大规模的资金缺少好的标的物,他们一定会找到一个相对确定的目标,哪怕它是一个壳。
2017年,在规范化的前提下,险资会入市,跟它一起进去的还有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甚至国家的主权基金。
同时,在资本不断进入上市公司的前提下,中国现在的3000家上市公司,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传统没落的、处在一个非常不适状态下的资产,他们将利用2017年的资产荒和资金入市完成改造。
这个过程会比较野蛮、血腥,很可能充满种种灰色交易。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行业状况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衍生工具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会愿意在中国本土上市。
在这些投资、转型、买壳和新的规范调整过程中,2017年资本市场会比2016年表现得更加活跃。
2016消费主流升级、经济下行、原材料大涨、互联网等给企业经营环境和心态都带来了较大改变,不少企业家和商业家陷入焦躁之中,担忧未来,担心互联网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替代,2016,对实业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一年。
2017年,全球仍然在一个通缩的环境下,反全球化的景象会继续蔓延。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困难仍在。
坚守的意志力和长远的眼光一样重要,这也是任何行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人性的贪婪诱发的短视、小聪明和急功近利,在实业经营长河里只会徒增白发苍苍时的悔意。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新的一年里,企业继续守拙,在产品品质、经营管理、市场运作、企业主为人等方面体现的更加明显。藏锋守拙,以拙求进。
传统商业的完整链条是厂家F-代理商B-零售店R-消费者C这样的流程,比如京东、天猫就是传统的C端电商的F2C和B2C的模式。
电商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了,下半场开始了。电商的上半场是C端电商,而下半场是B端电商。B端电商恰恰就是针对经销商的。电商的趋势已经从B2C到B2B。
目前,B2C已经接近极限,2015年C端电商占零售商品总额12.9%,而预测极限是18%。C端电商正在丧失成本优势,线上成本可能比线下更高。C端电商成为推广高端产品的阵地,现在的趋势是把线上的好产品转移到线下。
未来是没有纯粹的线下的,经销商朋友要重新认识互联网。2017年,将是经销商拥抱B端电商的一年。
硬实力不行,一打就败;软实力不行,不打自败。
2016年杭州G20峰会开幕当晚的文艺演出,让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汇聚西湖,感受“最中国”的文化梦境。农夫山泉高端玻璃瓶装水更是靠着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成为G20峰会的会议用水。
要知道,软实力是永远不贬值的硬通货。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解决了国民最基本的“吃饱”问题,而在“吃好”的问题上,食品工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在从量到质再到感性的消费时代过度。随着人自身不断的发展,人类的需求水平是由物质性走向情感性的。对映到消费领域,消费者需要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也从商品的物质属性趋向它所承担的情感属性。
2017年,乃至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食品企业将更加重视产品创新、内涵等软实力方面的建设,重视情感的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情感化。
2017年,全球仍然在一个通缩的环境下,反全球化的景象会继续蔓延。所以我们仍要做好准备,保持理性的状态,用积极向上、健康,甚至带有一点快乐的心情向新的一年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