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注册   登录
农业

中科院培育出高2米”巨型稻”:亩产大幅提高 袁隆平肯定

字号+ 作者:李 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10-17 08:53 我要评论(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16日宣布,历经十余年研究,团队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

(吕珍慧 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16日宣布,历经十余年研究,团队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并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DNA指纹检测,以及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6k水稻SNP基因芯片指纹图谱检测,确认“巨型稻”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

  夏新界介绍说:“‘巨型稻’株高2米,单穗500粒以上。现已初步构建该两个株系的指纹图谱,并向国家农业部提交了‘巨型稻’品种权申请。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10多项自主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

  稻米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人口主食稻米。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与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产量仍是当今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两大性状。20世纪60年代初的第一次绿色革命,通过矮秆基因和多项高产基因的聚合,实现了收获指数作物单产的跨越式提升。例如,我国水稻的矮杆化育种,提高了收获指数,使产量提高20%以上。接着,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育种,利用杂种优势,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生物量,实现了作物单产的又一次跨越式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挖掘,目前现有水稻品种,就其收获指数(HI)而言,已接近了植物生理学家认为的上限0.6。因此,要想在产量上有较大的突破,有必要培育出超大生物量的大个子水稻。”夏新界说:“‘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其株型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可达40吨/公顷以上),茎杆粗壮(18.5mm),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厚,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
 


  当天袁隆平院士也来到发布现场,他对巨型稻给予了肯定:“‘巨型稻’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水稻新种质,生物产量很高,期待接下来能能够在收获指数上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普遍面临农村劳动力短缺、水稻种植“增产不增收”,早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甚至稻田大范围抛荒的严峻局面。农田产出低下,不足以唤起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即使水稻产量收到毎亩1000公斤(2000斤),一家农户的几亩田地,也不足以维持一家几口的日常费用开支,包括孩子上学、生病看医吃药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种养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出路。

  夏新界说:“‘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长、叶茂且冠层高、淹水深度大等,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

  为充分利用“巨型稻”这一特殊优势,提升稻田生产经济效益,2017年团队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采用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经过测试,与现有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成活率亦提高一倍以上,生长周期缩短15-20天,个体重量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1.5倍以上,全部产品实现绿色、优质化。”夏新界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中食展banner
五粮液